从文先生留下的书籍记载中,之后的乡试、会试乃至殿试都会对此有一定要求。

毕竟,若是中了进士,他日外放出京,做一地父母官岂能是个对律法量刑一概不知的庸碌愚鲁之辈?

于沉闻言,还真考校了徐韶华几句,没想到那些律法条文,他只起了个头,徐韶华便可以接上。

一时间,于沉颇为惊讶:

“你对律法这般熟悉,莫不是准备他日走补缺之路?”

补缺,是为从举人起可在七品以下官员又空缺之时,择优录取。

而这里,对于律法民生的要求远远大于四书五经,也是一些无力再进一步的举人的选择。

徐韶华闻言,面色有一瞬间的古怪,但很快便恢复平常:

“并非如此,学生对于律法与经书是同等重视。”

于沉一听这话,来了兴致:

“你是说,你的经书也能如你对律法这般信手拈来?”

徐韶华点了点头,于沉闻言并未第一时间露出质疑:

“那本官且考问你几个问题?”

接下来,于沉从四书五经中分别抽了其中一本的内容请徐韶华作答,徐韶华一一对上,就连于沉有时候刻意只说两个字的内容他亦是对答如流,等到最后,于沉看着徐韶华的眼神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惊艳可以形容了。

“既如此,你预备何时下场?”

于沉急急的问道,今年乃是他瑞阳县社学初建之时,要是能在此时一炮而红,那该是何等荣耀?!

于沉这么一想,呼吸都急促了,而徐韶华见状,也不由低眉一笑:

“回大人,他日若入社学,但听先生吩咐。”

徐韶华这话不骄不躁,顿时让于沉心中愈发满意,又与徐韶华说了好一阵子话,这才让他离开。

而等徐韶华一出门,徐易平已经牵着徐宥齐的手在外头候着了,看到徐韶华出来,他们立刻高兴的招手:

“二弟/叔叔!”

徐韶华抬步过去,徐易平笑着道:

“二弟,咋样啊?县令大人是不是那什么……啊,赏识你了?方才我可是听好多人后悔没有第一个上去哩!”

徐易平说起这事儿,心里就不由暗地得意,他就看不惯那些人这么说,说的好像是他们家娃第

章节目录